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国家税收法律研究基地举办“疫情期间财税政策研究与税收法制化论坛”暨第十四届中国税收筹划研究会年会
11月27日,由国家税收法律研究基地和中国税收筹划研究会主办,湖北经济学院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承办的“疫情期间财税政策研究与税收法制化论坛——暨第十四届中国税收筹划研究会年会”在武汉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
第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中国税收筹划研究会会长、国家税收法律研究基地首席专家郝如玉,湖北经济学院副校长鲁晓成,国务院参事、中央财经大学刘桓教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副会长、尤尼泰税务师事务所总裁蓝逢辉,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副会长李林军,中国税务杂志社主编李万甫,国家法官学院副院长李晓民,我校科研处长姚东旭,中国法学会财税法研究会副会长贾绍华,国家税收法律研究基地主任曹静韬,中国税收筹划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丁芸及来自全国高校、基层税务机关、税务师事务所等100余人投寄论文并参加本次年会。
年会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举行开幕式与主题演讲,第二阶段进行两个论坛的分会场讨论。开幕式由国家税收法律研究基地副主任、我校财税学院副院长王竞达主持。王竞达代表国家税收法律研究基地和中国税收筹划研究会致欢迎辞,对莅临年会的主要领导和嘉宾进行介绍,对湖北经济学院在本届年会所做的精心筹备工作表示衷心感谢。开幕式包含嘉宾讲话、来宾致辞和年度工作总结三项内容。
线下、线上会议现场
郝如玉在开幕式讲话中表示,此次会议在湖北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疫情后的财税政策进行讨论,意义非凡且任务重大。一是在当前疫情、经济、政治等多方面的复杂形势下,税收政策如何在经济低迷和财政吃紧的背景下进行权衡,是当前税收研究的重点问题。二是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应紧紧抓住税收领域的重大问题,深入调查研究,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提供智力支撑。三是要注重税制布局的规划研究,将疫情后的税制研究列入规划。四是当前形势下,应深化税务师立法研究,更好地推动涉税服务行业发展。
鲁晓成在开幕式中首先介绍了湖北经济学院的发展历程,并结合亲身经历介绍了武汉人民在疫情发生后的真实感触。在此基础上,他提出,对疫情期间财税政策进行深入研究,既是理论研究的要求,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刘桓在讲话中强调了三个主题词:一是“内循环”。他认为,拉动内循环最终要落到降低居民税收负担以提高消费能力,因此进一步降低个人所得税负担是总体趋势。二是“减负”。他提出,中央提出“六保六稳”,近些年的减税降费做了许多的工作,未来应通过减税、降费、贴息等多种手段,多措并举,解决企业目前的困难。三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他认为,税收政策应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
蓝逢辉在讲话中提到,税收研究应当随着疫情的变化而改变,面对5G、大数据和物联网时代带来的巨大影响,税制建设、税务管理、纳税人的税收管理、涉税服务机构的定位都面临着诸多挑 战,应该不断发展和完善。
李林军主要阐述了改革发展对税务咨询业务的影响。一是“放管服”改革促进了行业税务咨询的增长;二是税制改革的深化促进了税务咨询业务的快速发展;三是新经济、新业态的发展促进了税务咨询业务的创新;四是税务机关、纳税服务的精准化促进了税务咨询业务的高端化;五是数字化的发展促进税务咨询的转型。
郝如玉、鲁晓成、刘桓、蓝逢辉、李林军讲话,王竞达主持开幕式
李晓民、姚东旭、贾绍华分别为会议致辞。李晓民在致辞中指出,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同时,他结合近年来涉税诉讼的相关数据,介绍了未来涉水研究工作的几点思考。姚东旭结合本次会议的主题,首先对我校科研情况和主要成果做了介绍,随后着重强调了智库建设的重要性,并对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主要科研平台进行了介绍。贾绍华从具体案例出发,介绍了做好税收筹划服务工作的主要路径:一是要做好基本性工作,在健康平稳发展的同时扩大市场;二是做好扩展性、衍生性的税收服务,在运用好现有的税务师高超技艺的同时要更新知识储备;三是做好有前瞻性的、长远性的服务。
李晓民、姚东旭、贾绍华分别为会议致辞
曹静韬介绍了基地过去一年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其中多份研究报告获得中央领导、各部委领导以及北京市领导的批示,并与大家共同分享了基地未来的发展规划。丁芸对中国税收筹划研究会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和汇报。
曹静韬、丁芸发言
会议主题演讲环节由湖北经济学院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副院长龚振中教授主持,9名专家学者进行了主题演讲。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许建国教授就地方税收执法资源优化配置问题与与会专家进行了交流,认为针对当前省级以下税收管理机构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应重整税收管理资源、推动税收政策的落实。湖北经济学院李新教授以2020年突发的新冠疫情为出发点,分析了我国对突发紧急事件的财税政策应对机制的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优化预备费管理制度、建立财政预警防范机制、完善绩效考核管理制度等建议。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赵迎春教授着重分析了增值税立法面临的几个问题,并从增值税抵扣链条完整性、税制中性、征收效率等角度提出了改革建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艾华教授基于目前税务师行业发展中存在着法理地位偏低、行业管理不规范、行业内部自身有问题、服务理念比较模糊、整体服务质量偏低的问题,阐述了 “十四五”期间推进税务师行业发展的路径与建议。南开大学马蔡琛教授从税制改革的大背景、税制和税收筹划之间的内生关系出发,对税收立法、税收筹划空间、主体税种对税收筹划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天津财经大学刘植才教授从我国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超缴退税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劳务报酬预扣税问题、异地汇算清缴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完善建议。鑫税广通税务师事务所王进董事长从多个监督出发,阐述了税务师职业资格的含金量所在,并呼吁更多的人重视税务师行业。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何辉教授对减税降费的效果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提出要切实降低企业负担,未来应着重降低企业所得税负担。东北财经大学李晶教授从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制度的完善、个人所得税税负的公平等角度,分析优化我国税制的思路并提出相应建议。国家税收法律研究基地龙信数据研究院院长屈庆超提出,面对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需要更加自觉地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主动树立系统观、数据观和要素观。
龚振中主持主题演讲环节、与会专家发言
第二阶段,两个分会场分别举办了“疫情期间财税政策研究论坛”和“税收法治化论坛”。其中,“疫情期间财税政策研究论坛”由湖北经济学院教授林颖担任主持人,北京鑫税广通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进担任点评人;“税收法治化论坛”由丁芸担任主持人,我校财政税务学院教授刘颖担任点评人。与会人员就我国减税降费问题、疫情期间税收政策、涉税服务行业的发展、税收立法、司法、执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充分地讨论。
本次会议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届五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原则和目标而召开,是在我国推进落实税收法定原则、推动税收事业发展及涉税专业服务行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召开的一次会议,也是国家税收法律研究基地和中国税收筹划研究会的一项重要学术研究活动和实践交流活动。
来自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湖北经济学院、南开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北经贸大学、天津财经大学、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等数10所高校的学者;来自尤尼泰税务师事务所、中汇胜盛(北京)税务师事务所、鑫税广通税务师事务所等多家涉税专业服务机构的专家;来自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国家税务局总局石家庄市鹿泉区税务局、中国税务杂志社等单位的100余名人员参加了会议。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