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外语系举办人文培育与科研提升系列讲座之“孔子与中国传统文化”

124日下午,由外语系和科研处主办的以孔子与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讲座在博纳楼第七会议室举办。本次讲座有幸邀请到来自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博士生导师林存光。林存光2010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北京市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主要从事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哲学、儒家政治哲学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外语系书记刘文东,主任朱安博,部分教师、研究生与本科生聆听了讲座,本次活动由外语系教师刘欣主持。

林存光首先向在座的师生介绍了诠释和研究《论语》与孔子的代表性著作:如杨伯峻的《论语译注》、美国汉学家顾利雅的《孔子与中国之道》、芬格莱特的《孔子:即凡而胜》、郝大伟、安乐哲的《通过孔子而思》等著作,这些著作为研究孔子的经典之作,也为外语系师生提供了良好的研究素材。

接下来,林存光介绍了在尊孔和批孔之间的一些观念。首先对孔子作了详细的介绍,包括至圣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等等。然后提出要重新认识和理解孔子。比如梁漱溟在文革时期曾讲过分抑扬,贤智不为;林语堂也曾评价孔子:高大、温和、善良、平实、谦让、真诚、好学、执着、幽默、可爱、多情。其次,林存光对孔子之名给出了三层含义:第一,指真实的孔子,即孔子这个人是真实存在的,是春秋时期的一位学者、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活动家等。第二,指不同视野下的孔子,即当人们从不同的立场、观点和视角来看待、理解、诠释和评价孔子及其所言、所行、所思时,所形成的各种不同的有关孔子的观念和形象。第三,指纯粹符号化的孔子,即孔子之为孔子,不再是一种纯个人的私名,而是一个文化符号,一个人们交流与对话、对抗与互动时共同运用的公共符号。同时又挖掘了看待孔子的四种眼光:一是轴心时代的眼光;二是帝制中国时代的眼光;三是近代变革或现代转型期的眼光;四是全球化时代的当下眼光。接下来,林存光详细分析了孔子所主张的信条在政治、经济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林存光又从四方面介绍了儒学的基本理念与基本要义:1. 儒学是一种个人修身的人生学问,即为己之学修己以敬涵养智仁勇2. 儒学是一种善待他人的生活伦理。例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3. 儒学是一种人文教养的精英传统。如权利不能倾,群众不能移,天下不能荡4. 儒学是一种治国安人的政治学说。并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向在场师生阐释了这一观点。比如孔子对齐宣王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外语系主任朱安博做总结和点评。朱安博从文化的角度点评了孔子的思想,指出孔子的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外语老师和外语学科来说关系非常密切。比如著名汉学家Stephen Owen给自己取的中文名宇文所安就来自于《论语·为政篇》的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中的所安两字,而且他本人对于中国文论研究也是遵循这个观念的。其中宇文所安所著的《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Chinese Literary Theory: English Translation with Criticism)给我们的文学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另外,作为研究视角,我们还可以关注孔子的儒家思想以及其它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的翻译和影响。

朱安博还提出学习外语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外国人来学习中国的思想和文化,更多的了解中国。当今孔子的思想对世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孔子学院遍地开花,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要真正走出去,还需要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建构自己的话语符号,在国际上发出自己的声音。

分享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