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王东:明德以崇法,笃行而致知

编者按:我校“经贸榜样”颁奖典礼已连续举办六届,以表彰在每个学年荣获各类奖学金和荣誉称号的学生个人与集体,为全校学生树立榜样,鼓舞首经贸学子不畏艰难险阻,做勇敢的追梦人。新闻中心推出“经贸榜样”栏目,就每个学年受表彰的个人、集体代表进行报道,让大家了解这些身边的同学们身上蕴含的巨大能量。

 

在首经贸图书馆的一隅,或许你会看到这样一个青年。他衣着朴素,脸庞轮廓分明。高挑修长的身材映着窗外摇曳的日光,显得分外安宁。他,是法学院的王东,是2016-2017学年校长奖学金的获得者。

学术咖,苦读与创新可以兼得

“把人做好,把事做好。”这是王东多年来的为人准则。

作为一名学生,最重要的事自然是学业,自2014年王东迈入校园以来,他就时刻把学业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在三年的时间里,王东凭借优异的成绩获得国家级奖学金1项,北京市奖励2项,校级奖励9项。

关于如何学习,王东总结了两条经验:一是自主学习,将零散的知识体系化,建立好学科的框架,便于联想和记忆;二是打好基础,从知识点背后的法理、原理入手,并且通过结合案例的方式来加深记忆。此外,还应当勤思好问,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关注身边时事,从生活中总结法律问题,时刻思考并与师友交流;要将从课本上学到的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走进法院,走进律所,感受实践中的法律。

除了刻苦学习基础知识,王东还有很强的创新能力。他曾参加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并顺利结项。关注时事的他,敏锐的捕捉到了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关于“人格权”的重要问题,并将对问题的探索落实到学术研究中。前不久,王东将《人格权益合理使用的法律规制》作为毕业项目进行申报,如今已在北京市教委立项,并得到了广泛支持。

识时事,而顺时势者,必有所成。在国家建立“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他着眼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发起了赴福建泉州的“‘一带一路’非遗保护行动”的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并获得了北京市级、校级优秀项目荣誉。

学以致用,点亮青春的是“责任感”

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

王东不仅成绩优异,在学生工作方面也表现出色。长期担任法学院学生会主席的他,总是希望借助学生会平台强大的组织能力和对外联络能力的优势,更好地为同学们服务。北京的法学院数量众多,倘若建立一个法学院的“联盟”,让教育与人才资源共享,那么不仅可以加强北京各高校法学院学生之间的交流,还能借此提升首经贸法学院的影响力。思及此,一个“首都高校法学院联盟”的构想就跃然而出了。至今,由王东发起的“法学院联盟”已经开花结果:包括首经贸“法律人之声”校际学生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问”学生工作论坛、北京工商大学“以文化人”宣传工作论坛等初具影响力。这是作为一个学子,对学校和学生工作的“责任感”。

“自己有多大本事,就做多大的事,尽可能地让更多的人生活得更好。”王东是一个愿意将自己奉献给社会的人。他参与法律援助,用自己的所学帮助弱势群体参与诉讼。此外,他还利用课余时间参与义务教育活动。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他参与的普法宣传活动。除了常规的普法宣传活动,他还作为“青春船长”团队的负责人,定期走入中小学进行禁毒教育等普法授课活动。“青春船长”公益活动影响力越来越大,得到了我校法学院和北京市司法局的共同肯定,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这些,是作为一个公民,对社会的“责任感”。

王东,真正做到了将所学的知识落实到实践之中,不仅在实践里打磨自己,更尽己所能,回馈社会。

青春“旅”路,流露浩然风采

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构建人生大厦,王东认为实践与认识相依相随,密不可分。他经常利用周末或假期到各地旅游,相继去了内蒙古,南京,福建,江西等地,踏访了广阔沙漠,也亲历了山川河流,体会了不同地区的民俗风情。在与当地人的交流中,体验到了生活的另一种可能,理解人生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让精神得到慰藉,内心得以充实。

长路漫漫,王东坚信踏上旅途的自己,是跟从着自己的心去看远方。喜欢旅行,并不是因为年少,而是因为自己享受在旅途中的快乐。

如今,王东已经被中央财经大学拟录取,即将攻读学术硕士学位。勤思好学、砥砺前行的他,离梦想越来越近。

分享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