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涵:川剧变脸巾帼不让须眉
舞台上,伴随着节奏明快的鼓点,一拂袖、一顿首,瞬间变幻出不同的脸谱,一招一式,尽显飒爽身姿和英雄气概,这就是川剧艺术中最精湛的技艺——变脸。川剧变脸堪称国宝,素有“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古训,然而,当一张张色彩斑斓的脸谱尽数褪去,沉甸甸的道具一一摘下,一头飘逸的长发和那晶莹发亮的眸子让人们惊讶不已。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凭借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和不懈的努力,经济学院2013级新生王宇涵,在第四届“国戏杯”学生戏曲大赛中荣获二等奖。“我热爱变脸艺术,我觉得每个人都有责任继承民族的传统文化,不能让几千年的国粹在历史的车轮下渐渐消亡。”
来之不易的机会让我学会坚持
9岁那年,在“六一”儿童节晚会上,王宇涵第一次看到变脸表演,便爱上了它。“当时我觉得特别神奇,有一种被震撼的感觉。”从此她便立下志向学习这门艺术。
那时候王宇涵还小,不知道她即将面对的并不是一片坦途,第一步拜师学艺,就是个难题。
川剧变脸的严谨和保密性是王宇涵最难逾越的门槛。第一次联系老师,请求收下她这个徒弟时,师傅坚守“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原则,断然拒绝了。“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他一直以这个理由不肯教我。”
但是梦想如同刚刚拱出土的嫩芽,不可遏制的向上生长。“在拜师这件事上,我特别感谢妈妈,在我几乎失望时,妈妈还一直坚持着。”王妈妈曾多次登门拜访,请求师父收下宇涵,在妈妈的鼓励和陪伴下,王宇涵每天都会给师父打电话,放学以后,一写完作业就到师傅楼下等他,并且搜罗各种变脸表演的视频,一有机会就到现场看变脸表演,学习演员们的神态动作,并且自学川剧和京剧方面的知识,用稚嫩却真诚的行动请求师傅,就这样五个月过去了。
有志者事竟成,王宇涵的诚心和决心最终打动了师傅。“记得那一天很平常,等待好像成了一种习惯,但师傅却同意了。”说到这,王宇涵的眼神里闪动着出乎意料的惊喜。“师父把我带到家里,对我提了很多非常严肃的要求,并签订了保密合同。”
下跪,倒茶,磕头。行过拜师礼后,王宇涵便立志将变脸这门艺术学好,不辜负老师的期望,不辜负自己的梦想。“现在想想,师傅能够破例收我,应该是看中了我的执着。这五个月如一日的请求,就是为了拜师学艺,不达目的不罢休。”回想起这段经历,王宇涵说:“学习任何一样东西,靠的都不是三分钟热情,要有持之以恒、不怕困难的精神,我想这应该是师傅对我的考验。”
艰苦隐秘的训练让我学会坚强
说起学习变脸的过程,王宇涵用四个字形容:艰苦隐秘。由于变脸艺术严格的保密性,上课的地点是一个密不透风的地下室,很小,很潮湿,房间里还堆放了许多表演的道具,不大的空间,显得有些拥挤,其中一面墙上贴着大镜子,屋顶上是一盏不怎么明亮的灯,这间“黑屋子”是王宇涵童年最刻骨铭心的记忆。
刚开始学习,师傅并没有急着告诉王宇涵变脸的秘密,而是一直在进行基础动作训练,内容十分枯燥。“第一个动作是练习走圆场步,就是左手叉腰,右手单山膀,沿着圆圈走,要求脚跟压至脚掌的过程要十分清楚,上身一定要平稳。师傅很严厉,每一个动作要求必须做到位。我练习的时候,他就站在屋子中央,看着我,哪里做的不好了,就喊‘腿’、‘脚’、‘手’,特别严肃。为了使膝盖紧紧贴在一起,就在膝盖中间夹纸,走的过程中不许掉。”经常这样一走就是一下午。“师父毫不考虑我还是个孩子,而且是个女孩,完全把我当作一个内心强大、体力充沛的男孩子对待。”除了圆场步,扎马步、练手型、身段,一项项基本功让王宇涵吃了许多苦,“但是我现在特别感谢师傅的严格,因为真正表演的时候,你会有很大精力集中在变脸谱的技术上,没有扎实的基本功,表演会逊色许多。”
目前变脸的手法大体上分为三种:“抹脸”、“吹脸”和“扯脸”,王宇涵最擅长的是“扯脸”,就是将脸谱画在一张一张剪好的绸子上,然后按顺序贴在脸上,依据剧情的需要,在巧妙利落的舞蹈动作的掩护下,再一张一张地扯下来。宽大的袖子一挥,红脸瞬间变成黑脸,和其他表演不同,变脸对道具的依赖程度很大,即使是练习,也需要每练一次就重新准备一次道具。“现在熟练了,准备一次道具大概需要半个小时,比以前已经快多了,即便这样一下午也练不了太多遍。”每一个“扯脸”动作和舞蹈动作的配合,王宇涵都要练习上千次,加上准备工作,她自己都算不出投入了多少时间和精力。
除了学习师傅传授的技巧,王宇涵还对这门传统艺术进行了创新。“川剧脸谱中有许多‘霸脸’就是以鼻为界,只勾画脸的上半部分,还有‘破脸’,就是脸上色彩不对称,一般表现面貌丑陋或者反面角色。我觉得这些都不如京剧脸谱舒展漂亮,跟师傅商量过之后,我开始尝试把京剧与川剧融合,自己制作脸谱。”王宇涵更注重色彩搭配和摆放顺序,这让她的表演中既有传统艺术的韵味又结合了现代审美的要求,给人一种清新隽雅的感觉。
触动心灵的艺术让我学会坚守
变脸作为川剧表演艺术的特殊技巧之一,是表现剧中人物情绪、心理状态突然变化的一种浪漫主义手法,把不可见、不可感的抽象的东西变成可见、可感的具体的东西。“它是一门国粹,在中华文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它强大的艺术感染力,让我着迷,我很有幸能掌握这门绝技,让传统文化在我身上传承下去。”从小就多才多艺热爱舞台的王宇涵说,除了学校的表演和义演,她从未参加过任何商业性质的演出,“因为我没把它当成一种挣钱的工具,从来都没有。”在王宇涵看来,虽然现在变脸表演的出场费很高,也有一些人邀请她参加各种演出,但是一旦为了赚钱,为了降低成本,追求新奇,很容易产生“粗制滥造”甚至泄密的情况,追求完美和保守秘密是一种承诺,更是对这门国粹的尊重。
为数不多的几次变脸表演,却给王宇涵带来了许多收获。跟着师傅到老年活动站,为爷爷奶奶们演出,看到白发苍苍的老人们露出孩子般的笑容,她亲身体会到亲情的珍贵;受邀参加青年舞蹈团,结识了一批专业且志同道合的舞友;参加“国戏杯”比赛,得到老一辈艺术家的肯定和指点。王宇涵说:“这些收获远远比出场费更让我珍惜。”
“现在我想的没有那么长远,只是想不断学习完善,使自己的表演更加成熟,技术更加精湛。”王宇涵介绍,最近她正在练习震脸,就是不借助外力变换脸谱。还有回脸,就是演员变回自己的脸后再变出其它脸谱。以及叼扇,就是嘴里叼着扇子变脸。“每一个新技术对我都是一个挑战,我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会尽我所能不断努力。”
在色彩斑斓的脸谱间,王宇涵面对梦想学会了坚持,面对困难学会了坚强,面对传统学会了坚守。正像她在开学之初,代表新生发言中说道的:“走进象牙塔,我将一如既往的脚踏实地,不断努力。”
(原载校报第462期)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