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情倾力“媛” 行之道——记2017年北京市优秀教师郭媛媛
郭媛媛,文化与传播学院传播学教授、学科带头人、副院长,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新闻史学会应用新闻传播专委会常务理事,中国高校电影产业与管理研究会理事,北京市写作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丰台区十届政协常委,丰台区政协教卫文体专委会副主任,首经贸知联会理事长。讲授《媒介策划》《文化管理学》《文化产业动态与个案研究》等十多门课,2012年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15年获首经贸优秀教师,2016年获首经贸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2017年获评北京市优秀教师。
“电脑嵌在一个真丝手套里,厚度比真丝手套还要薄那么一点,将手套戴上后,手套中的真丝其实是‘发纤’光缆,可以自动捕捉到人类的神经所在,能够连通大脑和电脑……”大家可别以为是穿越到了未来,这样天马行空的想象是出自文化与传播学院郭媛媛老师的课堂。
没想到吧?嘿,这可是郭老师布置给同学的“一千年以后的媒介生活”的创意作业。这样的任务,让同学们不仅乐于参与,还无形中建立了创新意识。不得不说,郭老师才是那个最会创新的人啊!
2017年,郭媛媛被授予北京市优秀教师荣誉称号。这是她来首经贸被称为“老师”的第十二个年头了。十二年里,郭老师的敬业和创新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她先后担任十多门课的主讲教师,她创新传媒经管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法,提出“实战育人”观;她构建双“三位一体”——院、校和校外人才培养基地;训练营、工作室、工作坊专业人才培育体系,策划“金驼”系列实践活动;推进研究生“一对一”校外导师制度及“创新、创业、创行”的“三创讲堂”活动。
“付出的时候我已经得到了快乐”
“作为教师,全部的资源、平台都应拿来用于学生成长!”说这话的时候,郭媛媛手掌向上,洒脱地做了个掌背下压的动作,表情坚定,动作有力。在这动作和表达的背后,确如郭老师所说,“全部资源、平台拿来了”!
“学校课堂之外,郭老师还组织、亲自带队‘三创讲堂’,让我们有机会与企业高管面对面,增长见识,获取行业经验,并且还能及时了解文化、传媒等产业的前沿信息。”文传学院2015级研究生王珂说道。而郭老师所做的远远不止这些。
研究生培养,郭媛媛提出不仅要关注“进口”“出口”,还应重视有特色的“中间过程”。“进口”是指学生一进学院就会配备由企业高管、行业领军人物组成的“一对一”校外导师。读研过程中,除了规定的课程和实习实践外,学院还会举办研究生学术论坛、“三创讲堂”、“金驼微影视节”等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学术能力和实践能力。“出口”则是指研究生的实习与毕业总结、推介会。通过向全体校外导师介绍实习所得、阐述就业意向,得到实习、就业资源与指导。
不仅在资源投入、平台打造上倾尽心力,郭媛媛特别关心、爱护学生。
“送学生去实习,对,是我亲自送,坐火车送他们去,这样我才放心。实习得俩月,需帮孩子们一起找房子。”“这也是对接收单位的尊重啊!”说起每年送学生们去湖南广电实习的事,郭老师轻描淡写、不以为意,似乎这种“让那边人力资源部领导为之感动”的举动只是平常事。
2007级本科毕业生吕洋回忆起郭老师来,神情很动容:“大学毕业后的前几年,每次拜访老师,她都像亲人一样待我们,给我们鼓励,老师也是我婚礼的主婚人,我们与老师之间更像是亲人。”
是啊,是亲情。十几年的教学生涯,郭媛媛教书育人不管课堂内外,挂念学生不论毕业前后,从不求回报。
“对我来说,只要与学生交流的过程是愉快的,我们就相互给予了。付出的时候已经得到快乐了,我还求什么呢?”说话时,郭老师再次露出了她爽朗的招牌笑容。
实战育人,培养应用型人才
传媒经管应用、实践性强,在一个既没有传播学科优势,也不是综合性大学的校园该如何定位、建设?郭媛媛从她刚进学校时,便开始思考这些问题。担任文传学院副院长后,责任心、使命感使她更迫切地去思考专业和学科定位问题。
结合学校“立足北京、服务首都”的定位,以及传播学专业本身特质、生源条件等几方面因素,郭媛媛认为文传学院专业人才培养应在“应用型”上取胜。为此,从讲授《媒体组织与策划》课程始就进行探索,十多年来以“实战育人观”着力打造实践教学平台体系,开展“金驼”系列实践活动,致力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
“郭老师的课非常强调实操性。在课程内容与形式上,她会结合传播学理论与实践最新发展前沿,设置让学生直接参与的体验、运作环节。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传播学的了解,激发对学科的兴趣,还可以训练学生专业实操能力,使他们毕业时已拥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吕洋说道。
为培养合格专门人才,郭媛媛曾策划对应于人文素质、基本技能、综合创新能力养成的训练营、工作室、工作坊;构设全环节、全流程的专业实践项目;推进院实践平台、校实践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郭媛媛以班级为单位成立“金驼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教师任“董事长”,学习委员任“总经理”,同学们选择策划管理组、摄制组、宣传组、外联组、后期制作组等“机构”或“部门”,参与、完成招标、投标、策划项目等运作。整个活动下来,学生通过媒介产品策划、生产、营销等环节,及微电影首映活动、线下真人秀宣传营销活动和大型演播厅综合创新实践活动、“金驼杯”传媒技能综合展示活动等,模拟了真实的环境和业务,进行了项目实战。“金驼”贯穿在郭媛媛及同事指导学生的实践运作全程,成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传媒经管人才的实践教学品牌。而随着学院“金驼月”、多部门合作的“金驼微影视节”开展,“金驼”不仅是文传学生专业实践名片,还成为学校品牌,为培育学生传媒实践能力提供了平台和机会。
以新为魂,老师还需“德先”“勤先”
“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直接影响。老师有无付出真心、真情,学生也是可以感知到的。”为此,她特别强调“德先”,对自己要求很严,“为人要正”,“做事谈付出”,要“真心、真诚、真情”平等的对待孩子们。
郭老师对每份工作、每件事还要求“勤先”。“老师自己工作都做不好,如何教育孩子们呢?”所以,“思路清晰,体系完备,创新推进”,“不惜力,尽最大可能做到最好”是她的原则。
郭媛媛曾两度获得校优秀教学管理者称号;她主持学校重大、重点教改立项报告屡次评为优秀;在网络新媒体、媒介生态学和文化产业发展等方向上有丰硕研究成果,主持、参加国家社科基金《4G时代媒体立体监管模式与体系研究》等10多项省部级及以上项目,出版12部专(译)著,发表近百篇论文;主动服务社会、积极建言献策,曾获北京市宣讲团优秀报告(专家组)奖,两度被评为丰台区九届政协优秀委员、提案委员,2016年丰台区知联会优秀理事。
“一个好老师,要铭记立德树人的宗旨,以勤为径、以新为魂,鼓励学生立功成才……”面对成绩,她归功于学校给平台、领导给支持、同事给帮助、学生给动力。为学生成长、成才、成人铺路,尽最大可能;为学校、社会各项事业进步,尽最大力量。就是这样,倾情倾力,以旺盛的精力和昂扬的斗志,郭媛媛老师还在学习、奋进、前行的道路上。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