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上午,外国语学院在博远楼天朗厅举行了“新时代下的自然文学与生态研究”论坛。中外学者专家围绕自然文学、传统文化、环境思考、生态批评等议题,从不同视角展开论述和讨论。校党委副书记徐芳出席论坛并致辞。外国语学院师生、自然文学研究中心团队,来自美国及国内多所高校的中外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论坛在博远楼天朗厅举行
在开幕式上,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自然文学研究中心主任石海毓首先向大家介绍出席论坛的三位美国专家及校外嘉宾:美国爱达荷大学英语系主任司各特·斯洛维克(Scott Slovic),著名生态文学家、活动家特丽·威廉斯(Terry T. Williams),博物学家、作家和探险家布鲁克•威廉斯(Brooke Williams),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张华、南京大学教授方红、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韦清琦、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刘蓓、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钟燕等。
我校程虹教授进行了精彩而感人的开幕致辞。她提出,正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主题将我们聚集起来。程虹教授引用19世纪美国传奇诗人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一首有关自然的诗歌和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五言绝句《独坐敬亭山》,通过古今中外名篇对比,实现跨时空的交流。程虹教授指出,参加此次论坛的国内外学者在此相聚,可谓是跨越空间的沟通对话。东西方描述自然有不同的风格,比如美国采取叙述的方式。美国自然文学拥有一段漫长的历史,拥有众多代表人物和作品。而在中国,对自然的描述往往是从意境的角度入手。中国传统经典文学对自然的描述经常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体现了“诗”,“书”,“画”合为一体的艺术高度。由此可知,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自然的描述方式是多样化的。最后,程虹教授借特丽•威廉斯的荒野情节总结到:“相聚有时,尽管我们会分开,但同住一个地球,仰望同一个月亮,我们是密不可分的。”
徐芳代表学校欢迎各位学者的到来,向与会中外专家学者简要介绍了我校历史,学科设置和特色,重点谈到成立于今年4月的外国语学院自然文学研究中心和图书馆极具特色的生态与自然文学书库。徐芳表示,自然文学研究中心的成立具有重要意义,自然文学不仅是对当代环境困境的回应,更是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存在。参会的专家学者研讨论文主题覆盖面广,内容详实。本次研讨会将有利于提升该领域学术研究水平,促进国际交流。徐芳预祝本次论坛成功举办,并表示学校将对自然文学研究中心的发展提供大力支持。
在第一场分会中,方红、威廉斯夫妇、司各特•斯洛维克分别发言。方红论文题目为《从自然文学中找到世界的救赎:生命事件性与中间景观理想的文学呈现》(In Nature Writing Lies the Salvation of the World: Literary Representation of Life-events Present Middle Landscape Ideals),围绕荒野、性别、自然文学与文化意义等关键词,探讨荒野与现代文明,荒野保护及不同性别身份下的荒野体验。
接下来,威廉斯夫妇以“心灵的故事—对理查德•杰弗里斯的当代解读”(Bringing Richard Jefferies’s The story of My Heart into the Twenty-First Century)为题进行了演讲。特丽使用中文“天人合一”,表达了在同一社区、同一家园下的融合。司各特•斯洛维克进行了“阅读世界:语言、身体、思维”(Reading in the World : Language, Mind, Body)的演讲。通过照片展示、理论介绍、故事讲述,分享了自己在大自然中的亲身体验和教学经验。
第二场分会中,钟燕、我校外国语学院教师苏明鸣围绕自然主题展开。钟燕演讲的题目是《“蓝色批评”——水球视域下的生态批评动向》(Blue Studies: Toward a Water Globe Ecocriticism)。钟燕介绍了蓝色批评的思想起源,指出面对河流危机可能引发的文明危机,应审视河流伦理并深入思考水球视域下生态批评的新动向。苏明鸣的发言题目是《自然选择理论:查尔斯·达尔文的自然观》(The Theory of Natural Selection: Darwin’s Concept of Nature)。苏明鸣着重研究自然选择理论与达尔文自然观的联系,认为将达尔文与自然文学结合的研究富有重要学术价值,提出了重读《物种起源》的重要性。
第三场分会突出中西文化对比和交流,刘蓓、韦清琦、张华进行了发言。刘蓓作了“画作故事背后的地域感”(Sense of Place in the Stories of a Painting)的演讲。刘蓓介绍了中国艺术史上最负盛名的画作之一——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及这幅作品背后的故事,证明了在个人情怀、社会关系和自然地理的不同考量中,存在明显的地域感差异。韦清琦演讲的题目是《阴的神话:道家语境及内容背景下的生态女性主义》(The Myth of Yin: Contexts and Contents of Daoist Ecofeminism),通过对道家基本概念——阴阳的解读,揭示道家哲学思想与实践中阴阳的运作机制,建议将作为生态智慧遗产的道家与生态女性主义建立对话,从而实现生态女性主义的本土化建构。紧接着,张华作了题为“《文心雕龙》里的自然”(Nature in “Wen-Sin-Diao-Long”)的演讲。他向大家介绍了中国古代经典文学评论典籍《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并分析了其中的自然观念以及著作对文学理论、审美理论、宗教教义产生的深远影响。
外国语学院院长朱安博在总结发言中,引用美国学者迈耶·霍华德·艾布拉姆斯(M. H. Abrams)文学四要素的理论,指出本次会议的特色和意义。他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此次研讨会促进了中西方文化交流。
中外专家学者的“相聚与相守”
下午,中外专家学者参观了我校图书馆自然文学书库。期间,文学家特丽提议大家手拉手共同守护地球家园。
与会人员合影
三位美国专家介绍:
司各特·斯洛维克(Scott Slovic)是著名生态批评家,美国文学与环境研究会首任主席,ISLE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in Literature and Environment)(《文学与环境的跨学科研究》)主编,在环境人文学科领域已出版25部专著。
特丽·威廉斯(Terry T. Williams)是著名生态文学家、活动家,哈佛大学神学院驻院作家。著有多部作品,其中《心灵的慰藉》由我校程虹教授翻译介绍给中国读者。特丽·威廉斯曾获美国荒野协会罗伯特·马歇尔奖、塞拉俱乐部约翰·缪尔奖等重要奖项。
博物学家、作家和探险家布鲁克•威廉斯(Brooke Williams)有过多次荒野探险经历,研究领域包括自然文学、荣格学说等。代表作有《开放的午夜:祖先与荒野相遇之地》。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