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光明日报全媒体刊发文章《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找准“三全育人”新动能》,总结了首经贸积极探索“立德树人”,“三全育人”落实机制的显著成效和有力举措,为高校探索健全“三全育人”体制机制提供了解题思路。
全文如下: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始终坚持以首都发展为统领,“立足北京 服务首都”,充分发挥地域和学科优势,推进学校实现内涵、特色和高质量发展。作为北京市属重点大学和北京市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校至今,已培养了超过20万名毕业生活跃在首都建设的大舞台上。
长期以来,首经贸积极探索“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的落实机制。现如今,学校上下形成了自觉育人、各环节全面贯通的育人环境,“思政课、课程思政和日常思想政治工作”构成的“大思政新格局”更加凸显,展现出新时代首都高校的新气象。
六项制度,明确育人“刚性要求”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数智技术正在成为‘新农具’,不断推动传统农业降本增效,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在首经贸工商管理学院蔡红教授的市场营销学课堂上,她正在通过讲解京东零售食品生鲜开放平台的案例,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生动地融入课堂教学中。
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思政课”集体备课会上,思政课教师形成共识,“从讲认知到讲道理,再从讲道理到讲收获,聚焦中国近5年、10年的伟大变革,用北京故事、中国故事和世界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哪里体现了人民至上?”“怎样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党的二十大召开以来,教师们主动挖掘思政元素,将报告中的“高频词”具化成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案例,第一时间推动二十大精神 “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首经贸举办分享交流会,第一时间推动“二十大精神”进课堂
专业课讲出“思政味”,思政课讲出“真理味”,历史文化、市情国情、社会热点……“小课堂”却有“大视野”,这离不开制度保障。
2020年,学校出台《关于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2020~2022)》等四个文件,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提升25条重点举措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18项重点工作,明确了学校、职能部门、教学单位、教师党支部和教师的工作路径和育人职责。
不久前,学校在总结阶段成果的基础,相继出台了《关于推进专业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2023~2025)》和《关于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三全育人”体制机制的实施意见》两项制度,为学校进一步夯实“立德树人”成效指明了前进方向。
在这六项制度的牵引和保障下,育人成为了“刚性”要求,学校里每个主体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明确了育人的任务和目标。
四步推进,用“课程思政”破题
“上班996,生病直接住在ICU,针对这种社会现象,今年上半年国家出手,明确996工作制严重违法。很多企业取消996工作制后发现工作效率并没有下降,反而有所提高,这种现象可以用‘人的生物节律’来解释……这也是国家秉承‘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原则的重要体现。”首经贸管理工程学院王佩老师在安全人机工程学的课程讲授中,娓娓道来、一气呵成,引发了台下观众的共鸣。
在首经贸第二届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上,17个教学单位近200名教师参与本届大赛校级预赛选拔,进入决赛的17名选手展示了精彩的授课内容。
“老师们讲授风格各有特色、很有魅力,提到的知识点我也都记住了,能做这些老师的学生,感觉真的很幸福。”国际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生汪若晨由衷感叹。
近年来,学校充分发挥课堂育人的主渠道作用,将课程思政作为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切入点和完善“三全育人”体制机制的重要抓手持续推进,分步施策。
首经贸体育部正在进行课程思政示范课展示
从第一步七个学院进行试点,到第二步全面深化课程思政建设,学校通过制度牵引、搭建课程思政各类平台,实现了“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
去年,学校已全面开展了第三步工作,即在专业思政框架下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把育人要求细化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落实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和课程体系、教学规范、师资队伍等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在具体实践中,该校各学院各展其能。法学院形成了以“公正”为核心素养,以“德法兼修”为具体目标的法学专业思政建设目标。经济学院对标人才培养目标,对本科教学的43门课程逐一梳理,每个专业凝练出“三种必备品格和三项关键能力”的6项核心素养,已实现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贸易经济三个国家级一流建设专业全覆盖。
如今,学校已开始第四步探索“红色经贸”学科思政体系,将继续从学术研究、课程思政建设、学生社会实践、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服务等五个方面深入探索,形成学校独有的“财经高校话语体系”。
三个覆盖,不断完善“大思政”育人新格局
“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学校紧抓课程思政不放手,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发展、同向同行,创新建立起覆盖学校各主体、全时段的学校“思政课、课程思政、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思政”育人格局。
首经贸“红色财税百年印迹展”揭幕
“进入新时代这10年,如何阐述‘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个时代课题?如何讲好新时代首都发展故事?”在首经贸思政课“新时代首都发展”的第一讲中,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周宇宏正在向同学们介绍这门新开课程的意义、师资团队和教学安排。
这门课程涵盖科创北京、国际交往北京、文化北京、智汇北京等模块,还设计了“感受北京”现场体验课,让同学们通过参观北京城市规划馆等,实地感受北京的变化。该课程一经上线,5分钟内就被“一抢而空”。
学校还建立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为代表的一批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推动思政“小课堂”联通社会“大课堂”。
学校始终牢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通过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的目标要求,全面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使其既有“抬头率”,更有“点头率”。
博远楼内,正在举办“红色财税百年印记展”,“党的百年劳动思想与首经贸的劳动学科建设展览”。
“原来我们的学科有这样悠久的历史”“没想到早在百年前,我们的专业知识就已经在发挥作用了”……驻足观看的同学们纷纷发出感叹。
学校与国家博物馆、北京市文物局等单位开展合作,成立“红色文化研究教育中心”,与中国钱币博物馆共建“红色金融教育基地”等,将红色资源、红色历史引入到专业课程当中,成为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借助这些平台,学校的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越来越丰富,学生也受益良多。
学校秉承“重在日常”“抓在经常”的理念,创新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立德树人目标融入学生管理服务各个环节,收获了很多点赞和好评。
通过全面加强覆盖思政课、课程思政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三方面工作,学校“三全育人”体制机制逐步健全。“当学校、教师有所改变,学生自然能感受到,立德树人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我们会一直坚持下去,这条路没有终点。”党委书记韩宪洲说。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