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83952869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学校要闻» 广角

感悟思想伟力!首经贸专家学者学习解读二十大精神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的大会,在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举世瞩目的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组织专家学者学习宣传阐释二十大精神,感悟思想伟力,凝聚前进道路上的奋进力量。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

麻宝斌,首经贸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北京市“四个一批”人才,教育部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守正创新,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伟大进程中开创的,具有鲜明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在领导力量、价值立场、主要内容、发展方式和道路选择等方面都具有西方国家现代化所无可比拟的优势,为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新的方案,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提供的公共产品。

党的二十大报告就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出了明确要求,那就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此,要做到“四个坚持”。一是坚持党的领导,把政治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要确保社会治理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充分将党的理论优势、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的强大效能。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形成社会治理最大合力。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完善社会组织参与、群众参与、市场参与等多种形式,确保社会治理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三是坚持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和公众参与体制,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人民内部矛盾有效机制等制度体系,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画大画好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圆。四是坚持把善治作为基本目标,提升社会治理效能。要优化创新方式方法,强化自治的基础作用、法治的保障作用、德治的教化作用和智治的支撑作用。把握好发展与安全、秩序与活力的统筹协调,将粗放管理化为精细管理、变条块分治为共管共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作为高校教师,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忘初心,踏实履职: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用高质量的研究成果阐释好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向世界展示好中国式现代化图景;践行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神圣使命,切实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倾力培育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做好国家形象传播 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杨同庆,首经贸文化与传播学院教授,教育部全国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广告学术发展杰出贡献人物,北京广告协会副会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为国家形象传播和品牌国际广告传播指明了方向。众所周知,广告是营销传播活动,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创新驱动力,在国家创新发展、品牌传播、引导消费和扩大人民美好生活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发展新阶段,贯彻新理念时期,广告已成为文化使者,承担着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宣部、文明办、教育部等众多部门举办了多种形式的公益广告大赛,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关注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诚信文明建设,敬老爱幼等为公益广告创作的主题,引导众多具有家国情怀的广告创意人创作传播了大量优秀的广告作品,传播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了文化自信和公民社会责任感,激发着全社会向善向美的精神力量。我校广告专业的莘莘学子在院领导和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参加黄河奖、大广赛、学院奖等公益广告大赛,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凸显了广告文化使者的作用。本世纪以来,我国创作传播了十几条国家形象广告,如人物篇、一带一路形象篇等,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特别是在党的二十大召开期间,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网宣篇《CPC》,叙述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走过的路,诠释出党始终如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并翻译了12种外国语版上线,迅速在全网刷屏。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利用广告传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一是要加强广告国际传播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构建对外传播话语体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贴近生活、贴近公众,体现中国精神。二是要坚守文化自信,践行广告宣传也要讲导向,强化创新意识,用中国智慧,传播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创作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的优秀广告作品,展示国家形象,彰显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支撑体系的内在逻辑

曹静韬,首经贸财政税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税收法律研究基地主任,北京市国际税收研究会副会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这既是对党在过去几十年中领导全国人民不断奋斗的经验总结,又是党在新的时代、新的形势下对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根本动力的科学判断。在新的形势下,要把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无论是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还是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教育、科技、人才的发展都是最为关键的要素。这三大要素紧密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支撑体系。

科技创新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核心,人才则是推动科技创新的主体。无论哪个领域的科技创新,都离不开人的作用,都是人充分运用知识、锐意进取、刻苦攻关的结果。可以说,没有人才,就不可能实现创新。因此,科技与人才两大要素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推进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从当前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发展状况来看,只有不断推进科技创新,我国才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前进道路上事半功倍,才能保持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此,在推进科技创新的同时,必须重视人才的培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这一论述正是对经济社会发展动力体系的科学描述,体现了科技、人才和创新之间的紧密联系。

无论是科技创新,还是人才培养,都离不开教育的发展。因此,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同时,更要注重教育。教育不仅是培养人才的土壤,也是科技创新的摇篮,更是将二者结合起来、使人才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作用的机制和平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道路上,科技创新应以国家战略性需求为主要引导和努力方向。而培养一大批符合国家战略性需求的高新技术人才、使之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则是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因此,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这一论述内在地体现了教育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中的基础性地位,更鲜明地体现了教育、科技、人才三者之间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总之,在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中,教育、科技、人才三者不可或缺:教育是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前提和基础;人才是实现科技创新的主体,也是教育发展的结果;科技则是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主要成果。由此可以看出,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教育、科技、人才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支撑体系的论述,有着严密的内在逻辑,是对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动力的科学判断,将为我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注入强大动力。

 

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必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李鲲鹏,首经贸国际经管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金融计量与风险管理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数量经济学学会常务理事,《Journal of Business & Economic Statistics》期刊副主编和《计量经济学报》编委。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

投资、消费、进出口被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其中消费占了绝大部分比重。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1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5.4%,拉动GDP增长5.3个百分点。其中,四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85.3%,拉动GDP增长3.4个百分点。但是和欧州国家普遍75%以上的贡献度以及美国83%左右的贡献度相比,我国还有不小的提升空间。随着当前国际经济局势深度调整,不确定性和下行趋势增加,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是稳增长、促发展的应有之义。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必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完善制度措施,鼓励大众创业、科技创新,释放国内市场需求这一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的循环障碍,形成多途径、多回路循环,增强循环可靠性,形成高质量、高水平的国内大循环。在强调国内大循环的同时,还要注重国际循环。尽管我国进出口金额占GDP比重由2006年的64%下降到了2021年的34%,但是对外贸易在我国GDP增长中仍然占据重要位置。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要求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中国一方面积极推进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自贸协议的签署和落实,积极研究加入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缩减,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

浏览次数:

关 闭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

新闻热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