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高校第十二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成绩揭晓,首经贸法学院教师兰燕卓获文科类B组一等奖、最佳现场展示奖、最受学生欢迎奖;工商管理学院教师褚福磊获文科类B组二等奖及最佳教案奖。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杜晓获文科类B组三等奖。法学院院长张世君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赓续百年初心,担当育人使命,本届青教赛的理念是“上好一门课”,获奖老师教学功底扎实,教学能力出色,深受学生好评,充分展示了首经贸“青椒”的风采,那么在他们心目中,怎样才能“上好一门课”呢?快跟随小编一起来听听吧~
张世君 法学院院长 教授、博导
主讲课程:商法、经济法、公司法、破产法等
研究领域:商法、经济法、文化法等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司法部、中国法学会等各类科研课题12项,参与其他纵向、横向课题研究1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3部,主编、参编其他学术著作近20部。在专业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有多篇决策咨询报告入选各类高级别内参,曾获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北京市领导的重要批示。
获北京市第六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最佳教案奖;学校师德标兵、爱岗敬业劳动者;入选北京市拔尖创新人才、中国法学研究会青年人才;获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首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提名奖),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优秀研究员。兼任北京市人民政府立法专家委员、北京市破产法学会副会长、中国商法学研究会理事。
师说:
教师要站稳讲台,没有捷径,只有不断“修炼内功”,储备丰厚的知识,深入研究教学方法,做足功课,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才能在课堂上“不露怯”,让学生“真解渴”。
在青教赛过程中,学院通过交流心得、完善教案等方式,帮助老师改进工作方式,以赛促长,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为教学科研骨干。除此之外,学院还出台了一系列对青年教师的支持方案,例如:制定《法学院关于鼓励教师投身教学工作、提升教学水平的若干意见》《法学院教学贡献奖实施方案》等文件,调动教师投身教学的积极性;成立青年教师协会,举办青年教师学术沙龙,定期开展教学科研经验交流活动,助力青年教师成长;鼓励教师挂职锻炼,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反哺课堂教学;支持教师学习深造,鼓励其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出国访学、参加各类进修、培训;组织课件大赛、教学竞赛、集体备课、教学观摩等活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创立院级教改立项,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改革研究,探索教学创新等。引领助力青年教师潜心教学,践行为国育人,为党育才的初心使命。
兰燕卓 副教授
主讲课程: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行政法学等
研究领域:行政诉讼法
著有《城市规划变更的行政法规制》,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并在《经济社会体制比较》《行政法学研究》等CSSCI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获校级课堂教学效果一等奖。所带班级获2017年度北京市市级先进班集体荣誉称号。任北京市教育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市监察法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丰台区监委特约监察员。为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等多个机关进行政府依法行政培训,受邀新华社、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进行专家访谈。
师说:
在备赛过程中,学校和学院专门组织了教学技能提升培训会,从选题确定、教案设计、课件制作等方面对我们进行了指导,帮助我们找准教学方向、改进教学方法,这些都让我收获良多。比赛中,我特别注意三个方面:一是选题有“热点”,评审专家来自不同专业,教学主题要选择吸引人的、被广泛关注的。二是内容有“亮点”,参赛的教学内容都是优中选优的,教学设计要有特色,凸显教学风格。三是授课有“重点”,20分钟的授课是对平时教学活动的高度凝练,要言之有物、思路清晰。
想要在日常教学中也做到以上三点,关键就是要从学生出发,认真分析学生学情,读懂学生,才能让“知识”润物无声地走进他们心里,达到精神的共振。行政法的核心理念在于“限制公权力,保障相对人合法权益”,讲授同样的课程,授课对象不同,使用的教学方法也要有所区分。对于法学专业同学,更强调基础理论和重点法条的融会贯通;对于其他专业同学,则要精心设计教学案例,贴近他们的专业背景,在吸引学生兴趣的同时能够学以致用。用心付出,全情投入,我会继续秉持立德树人的初心,认真对待每一堂课,真心沟通每一个学生,对课堂保有敬畏之心。
褚福磊 副教授
主讲课程: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等
研究领域: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
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北京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1项北京社科基金项目。出版专著2部,参编教材1部,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近20篇。兼任北京行为科学学会秘书长和多个期刊审稿人。2020年首经贸第十二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最佳教案奖、最佳教学展示奖。2021年获首经贸首届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
师说:
从初冬走进学校遴选赛的现场,到盛夏站上北京市决赛的讲台,回首整个青教赛经历,我感觉收获满满。参赛的课程是我非常熟悉但又不太好讲的《管理学》,我对自己的要求是:在教学设计上既要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还要体现教学内容的承前启后,做到“导入出彩—激活旧知—示证新知—应用新知—拓展思考—巧妙收尾”,并兼顾系统性、理论性、互动性和课程思政,难度还是挺大的。特别感谢学校为我们搭建平台,请了多位资深专家指导,从他们身上学习到很多,也感受到了教师无私、尽责、奉献的职业精神。
比赛过程虽苦,但觉得这是个人成长中一种非常好的历练,是一种幸运。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上好一门课首先是要有好的教学设计,我认为好的教学设计,需要立足于学科,不受课本的局限,能够在领域内融会贯通,深刻了解理论知识不同部分之间的联系;其次,要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深入浅出,将比较高深的知识以平易又引人入胜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这也是我面临的一个很大的挑战,通过比赛我也受到了很多启发;再次,了解学生的状况与需求,有针对性引入案例、启发思考,做到因地制宜;最后,是对教师这份职业的敬畏,备课过程中每一个知识点的深入挖掘,每一份教案的精心制作,每一张幻灯片的反复打磨,对学生特点、教学方法的细心思考等等,所有这一切汇聚起来才能上好一门课。身为人师,方知为师之不易!
杜晓 讲师
主讲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专题研究、中国哲学概论、外文文献阅读与论文写作等
研究领域:黄老学、马克思主义和传统文化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题、首经贸本科课程建设项目,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中国哲学史》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获得北京市第十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功比赛马原理组二等奖;2018年首都大学生思政社会实践报告比赛一等奖指导老师;2020年首经贸青教赛二等奖。
师说:
在这次比赛中,我的授课题目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对于“共产主义”,同学们往往有着不同角度的“不解”甚至是“误解”,所以,我的课程设计从“人的欲望是无穷的,按需分配难以达到”等大家最疑惑的问题展开,引导学生思考,并深入解读《共产党宣言》中的观点,结合案例,逐一分析,进而明确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高校思政课教师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关键主体”, 给予学生的不仅是专业技能,更多的是心灵和精神世界的构筑,因此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使命担当。我尝试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线上线下课程改革,将线上所传授的知识点与线下课堂展开的阅读、讨论、答疑、实践等环节结合起来,通过学习+实践+思考,进而认同、发扬理论自信,激发主动学习热情。思政课不是拿来背的,而是拿来用的,我希望通过授课,能给学生播下一颗理想信念的种子,在他们以后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获得精神的力量,经得住各种风浪。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