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全面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学史力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战略举措,是一项长期性和根本性任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主力军,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关键在于掌握“挖掘、融入、教育者先受教育”的方法论,练好开展课程思政的基本功。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加“思政”,而是在课程当中有机地融入思政元素,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一段时间以来,我校教师围绕“三全育人”“课程思政”积极开展生动实践,首经贸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特别推出“课程思政大家谈”音频栏目,分享各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经验与做法,发挥榜样示范带动作用,引领教师找准切入点,提升专业水平和执教能力,做“活”的思政。
经济学院副教授、国民经济学系主任郝宇彪:剖析资本主义逻辑,树立中国道路自信
大家好,我是经济学院国民经济学系的郝宇彪,我承担的本科课程是《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以下是我对这门课的一点认识:
政治经济学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这门课是经济学院所有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政治经济学旨在通过研究分析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运行的内在规律、矛盾,以揭示社会经济运动变化的方向。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摆脱单纯的意识形态灌输,运用经济学专业的理论知识,在充分掌握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内在运行机制的基础上,从比较分析的视角更为深入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基本内涵,领会中国经济制度与发展道路的优越性。
在这门课中,通过一些问题的探讨,可以加深同学们对于资本主义体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差别的认识。例如,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出发,同学们可以充分理解放弃计划经济建立从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性;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出发,可以掌握公有制占主导与人民代表大会之间的内在逻辑,这与建立在私有制经济基础上的西方议会制度存在明显的差别;通过资本剥削劳动的实质的探讨,同学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无产阶级之所以遭受严重的剥削,除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基本决定因素之外,更关键的一点是,劳动力之间的水平是无差别、可以完全替代的。劳动力在与私有资本博弈的过程中,除了发挥工会的力量之外,更为关键的是提升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水平,增强劳动力之间的差异性,降低劳动力的不可替代性。由此,可以更为深刻地理解为何我国一直强调教育公平,扶贫的关键措施是“扶智”,精准扶贫需要教育先行。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理论逻辑极其严密的一门经济学课程,与西方经济学微观与宏观相割裂不同,马克思的理论框架将商品价值决定的微观问题与经济危机爆发的宏观问题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理论逻辑的一致性。因此,这门课更重要的任务在于塑造同学们的系统性逻辑思维能力,而这是提升同学们学习能力的关键一环。对此,很多人也会有疑问:既然你们认为马克思的理论有强大的生命力,那为何马克思批评的资本主义体系目前总体上依然运行良好?对此,我们需要思考究竟是马克思的理论逻辑有问题,还是理论前提发生了变化?搞清楚这一点,既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也可以更帮助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经济运行体系的实际变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以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总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同学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体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内在魅力,从而引导学生建立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形成辩证唯物的世界观、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