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上午,由朝阳区政协、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致公党朝阳区委举办的“宏观经济形势与经济转型发展论坛(2013)”在北京亮马河饭店会议中心紫金大厅隆重举行。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长王稼琼教授致辞
朝阳区政协主席辛燕琴致辞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长王稼琼、朝阳区政协主席辛燕琴、朝阳区委副书记陈宏志、朝阳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甘靖中及其它领导出席了本次论坛。王稼琼、辛燕琴分别为论坛致词。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朝阳区区委区政府、朝阳区政协、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在论坛上就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经济转型发展进行了交流。论坛由朝阳区政协常委、致公党朝阳区委副主委、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田新民教授主持。人民政协报、北京观察、朝阳有线、朝阳报等新闻媒体参加并报道了本次论坛。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经济实验研究院院长张连城教授发言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经济实验研究院院长张连城教授做了“宏观经济走势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题发言。张连城教授分析了中国未来几年的宏观经济走势。这不仅取决于中国经济自身的运行规律,也同样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他预测,虽然2012年中国经济已经接近触底(增长率7.8%)、2013年第一季度的增长率(7.7%)也明显低于预期,但很可能将从2013年第二季度开始出现反弹,进入新一轮的扩张期,并且这个时期可能会长达5-6年之久。同时,由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型发展的转变和投资驱动经济的增长方式,在较长时期内难以根本改变。北京市正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潜在产出的增长路径一定会出现下移,未来若干年的经济增长率很可能低于全国平均的增长率。北京市要想实现经济转型发展的根本转变,一是要促进经济由粗放转向集约式发展,二是由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转变。最后,张连城教授指出,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一个渐进的和自然而然的过程,需要构建微观基础,这需要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来支持和促进。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平研究员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平研究员做了“重塑城市化动力与财政转型”的主题演讲,对城市转型与财政改革话题进行了详尽探讨。他指出,城市作为经济的主体,通过聚集导致成本节约、技术外溢和分工深化。重塑城市发展的动力是关键,与之配套的财政转型是根本的政策保障。加快以城市为基础的财税体制改革,具体要做到:健全中央与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机制,完善促进地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公共财政体系;构建地方税体系,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建设公共资源出让收益合理共享机制,不能强占。最后他指出,朝阳区要向高效服务业转变,需要通过放松管制、加大服务业可贸易水平来达到。
朝阳区政协副主席、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发言
朝阳区政协副主席、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的发言主题为“未来十年朝阳靠什么持续增长”。连玉明首先提出,21世纪的头一个十年,朝阳区的发展机遇大于挑战,但2010年到2020年,挑战将先于机遇,具体表现在投资驱动动力削减,区域竞争日趋激烈以及人口、资源和环境的矛盾日益加剧。接着,他指明,朝阳区发展面临着“三大转型”,分别是人口大区向人才大区转型、经济大区向文化大区转型、投资大区向消费大区转型。最后,连玉明直言朝阳区未来发展面临的“五大挑战”,分别涉及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空间优势功能联动、中小企业降低成本、科技金融融合发展以及制度创新释放红利。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杨春学研究员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杨春学研究员的发言主题为“以新的方式思考经济转型发展——两点断想”。首先,杨春学研究员提出,究竟应该以什么指标体系来描述经济转型发展的进程?通过分析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HDI),他提出应该选取体现转型特征的指标,比如居民公共生活基础设施、居民素质、社会环境等等。朝阳区可以增添能反映发展特征的某些指标并数量化。接着,他提出,朝阳区社会经济转型的核心问题有两点:产业结构升级和农村地区城市化,其中政府在后者上能起到很好的主导作用。在农村地区城市化的进程中,重要的是如何保证失去土地农民的身份转化、获取新的谋生方式,防止“贫民区”的出现,这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事关朝阳未来发展的形象。未来10-15年,朝阳区将完全成为一个真正的城区,在地理概念上将不存在真正意义的农村地区,这种转型将是对朝阳长期存在的最大挑战。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增长室主任刘霞辉研究员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增长室主任刘霞辉研究员探讨了“经济增长阶段性与中国转型问题”,对中国的经济成长阶段和结构变迁进行了深入讨论。刘霞辉研究员认为,经济成长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生产要素导向的阶段。在此阶段,农业开始向工业转移,第三产业仅为传统意义上的服务业;第二阶段是投资导向的阶段。此时传统农业逐步退出,工业部门成为经济的主体, 显示出竞争优势。城市化具有一定水平和规模,人均GDP中值在8000-10000美元之间。这个阶段经济的主要风险是容易形成路径依赖,即经济陷入成功经验循环,过渡依赖工业,使得经济很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中国正处在这一阶段之中;第三阶段为创新导向阶段。高端第三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人力资本与技术创新开始深化与扩大,国内需求成为发展的动力。政府从主动角色逐渐成为被动角色,经济体功能主要依靠社会、企业来承担;第四阶段为富裕导向阶段,是一种可选阶段,不是必然出现,也并不是不会出现。此阶段正好与前三阶段的情况相反,是经济走入衰退的时期。此时期的主导力量是前三阶段积累下来的财富,财富成为致富的途径,而实体经济则出现大幅下滑。刘霞辉研究员还指出,朝阳区目前正在跨越第二阶段,经济发展还是主要依靠投资驱动,现代服务业较为发达,但劳动生产率还不高,高劳动生产率部门溢出空间小,且形成“封闭运行”,对其他经济部门带动能力有限。他认为,朝阳区的目标是创新导向阶段,在未来时期应该注意如下四点:一是考虑依靠投资驱动的持续时间;二是服务业如何保持竞争优势和好的发展态势;三是朝阳区作为北京市的对外窗口,如何体现外向型经济的竞争优势;四是政府如何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实现转型,怎样促进企业创新、人力资本形成,为经济转型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田新民教授发言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田新民教授做了“经济转型背景下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主题发言。田新民教授首先分析了朝阳区产业结构的特点,指出朝阳区作为北京经济发展的排头兵,从2010年以来连续三年GDP居全市首位,产业结构也不断得到优化。但在经济转型背景下,朝阳区产业结构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片面地从三次产业划分理解产业结构,应该重点分析具体产业对经济的影响,做到因地制宜、自主发展和深入理解北京市的总体产业布局;二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还不够,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房地产业;三是金融业建设还有待加强。最后,田新民教授针对朝阳区的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几点思考。他认为,需要进一步强化功能区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由于区域竞争,产业转移的趋势势必出现,需要进一步加强重点产业的纵深发展,通过“区域联合”合作,掌握产业上游,将中下游产业转移到周边地区。同时,产业结构调整还需要做好经济发展与空间资源的协调问题,加强人力资本投资,重视人力资本要素市场建设等。
朝阳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甘靖中发言
朝阳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甘靖中发言的主题为“朝阳区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实践与思考”。首先,他从国际交往的重要窗口、中国与世界经济联系的重要节点、对外服务业的发达地区、现代体育文化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四个角度向与会嘉宾详细介绍了朝阳区的基本情况。他概括,促进朝阳区经济发展的原因为三点:资源禀赋(涉外资源、空间资源和区位优势)、政策机遇(CBD、奥运、绿化隔离带建设)和政府引导。接着,甘靖中指出朝阳区经济转型升级的实践和面临的瓶颈,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区域自身经济发展进行新周期、主动调控政策的影响不断释放、资源的刚性约束逐渐凸显等问题成为目前掣肘朝阳区发展的瓶颈。针对此问题,他也提出三点思考:一是如何破解农村城市化发展难题,二是深入研究产业发展的长期趋势,三是激发改革创新的发展动力。
本次论坛的参会成员及部门还包括朝阳区政协委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有关专家学者、各民主党派及工商联负责人,以及朝阳区发改委、金融办、商务委、国资委、农委、文创办、CBD管委会、电子城管委会等部门。
本次论坛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经济试验研究院、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后工业社会北京国民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具体承办,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提供全面支持。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