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83952869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学校要闻

聚合大讲堂送知识进社区 郭媛媛教授为首都市民解读北京精神


201275日下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聚合大讲堂第17讲开讲,此次特邀文化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郭媛媛教授为万年花城社区的居民讲解北京精神的包容特性。

2011112日,北京精神“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表述语正式对外发布。“北京精神”是对北京这座伟大城市精气神的高度凝练和概括,也是北京市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个重要成果。我校一批教授、学者也积极展开对北京精神的深入研究。而聚合大讲堂,作为向北京市民推出的免费公开课,秉承一贯服务首都市民,聚合思想、聚合思维、聚合行动的宗旨,引导市民增强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与认识,整合首经贸的智力资源为社会服务。

在这一背景下,聚合大讲堂第17讲再次送知识进社区,走进万年花城社区为首都市民就北京精神的包容特性作深入解读。此次主讲人郭媛媛教授系我校文化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以媒介产业与文化传播为主要研究方向,对北京精神开展过深入研究并发表多篇相关作品。

此次公开课,郭媛媛从受众实际出发,以北京精神的“包容”特性切入,结合市民生活点滴,围绕包容的定义、包容与北京精神的关系、包容的意味以及市民如何践行北京精神等方面进行全面讲解。

她指出,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城市建筑风格、城市形态格局、城市市民的价值观念、思想情操和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是表现于城市历史、体现于城市现实,并能引领城市未来的个性与特质。它是人在一个城市空间中的理想、信仰与追求,也是城市及其市民对历史的总结、对建设的选择、对发展的期盼。

为什么包容是北京精神的特征?针对这个问题,郭媛媛从历史和文明进程、城市文化起源、城市文化组成格局、城市人员结构与成分四个角度作了一一解答。她指出,北京兼具多元性、集聚性、开放性、容涵性、成长性的城市历史与文化结构组成造就了北京文化的独特品性——包容性,即兼容并蓄。

郭媛媛进一步指出,对于个人而言,包容意味着大度、谦和、从容、淡定,通情达理,体现于能容人、有胸怀、有高度、有气魄。郭媛媛概括为“容别人所不能容之人,成别人不能成之事”。对于城市而言,包容意味着“善为先、和为贵”,体现为尊重每个别人的存在、尊重每个别人的价值,尊重既有的文化留存,尊重人类对理想的追求。用她的话便是“不以不同而拒之、不以差异而逐之;各得其所、各按其位;在继承与维护中促进社会前行。”对于社会,包容更意味着多元、兼容、吸纳、开放、创新,体现为文化交融、社会和谐、包容天下、革故鼎新,即“海纳百川、有容而大”。

课上,社区居民聚精会神地聆听郭媛媛教授讲课,对其列举的生动的生活实例时常报以热烈的掌声,听到动情处,更是喝彩不断。

郭媛媛不仅从城市文化、历史进程等方面对北京精神的包容特性作理论层面的解读,并就市民如何在生活工作中践行北京精神提出了明确的行动指南。

最后郭媛媛以毛阿敏的一曲《投入地爱一次》圆满结束此次讲课,并倡议万年花城社区居民要以实际行动践行北京精神,投入地爱一次这个伟大的城市。

本次报告有七十余名社区居民我校师生到场聆听。我校党委宣传部部长邸燕茹、万年花城第一社区主任邰文俊等参加了报告会,北京晨报、法制晚报等新闻媒体到会进行了采访报道。


浏览次数:

关 闭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

新闻热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