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83952869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学校要闻

第六届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论坛举行 我校张连城教授发布2012年城市生活质量指数

616日至17日,由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经济实验研究院、香港经济导报社等单位举办的第六届“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2012)”论坛暨第二届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指数发布会在北京香山饭店隆重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为“稳定宏观经济、推进结构性改革”。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湖南大学、宁波大学、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等单位的20余名知名专家、学者在会上作了发言。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刘树成研究员,首都经贸大学校长王稼琼教授,全国人大常委会财经委副主任、中国经济实验研究院名誉院长郝如玉教授,香港经济导报社社长曲直先生到会并致辞。

王稼琼致辞

郝如玉致辞 

与会20多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就当前国内外宏观经济走势、宏观经济稳定与外部冲击、经济运行周期与政策取向、中国潜在产出增长路径与可持续发展、经济结构调整与企业转型、国际资本流动与欧债危机、行业间工资收入差距的变动趋势等问题进行了发言和深入的讨论。


诺贝尔经济学奖评委、瑞典乌普萨拉大学拉尔斯·曼格努森教授发言

许多专家就当前人们最关心的经济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认为,尽管2012年我国面临着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二季度经济下行趋势依然明显,但只要国内政策不出现大的失误,经济增速在二季度会探底回升,2013年将进入新一轮的扩张期。从长期来看,中国的潜在经济增长路径虽然会下移,但增长路径下移的速度是缓慢的,并且要以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为前提。在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较高的经济增长率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因此,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应该保持在适度增长区间,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宏观调控目标应该以适度增长区间为依据。经济增长速度如果在适度区间之下,将会导致大范围的失业和社会的不稳定。此外,政府应该充分利用当前经济回调的时机,加速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张连城发布2012年城市生活质量指数

会上,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研究中心主任、首都经贸大学中国经济实验研究院院长张连城教授发布了2012年城市生活质量指数。2011年在第五届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论坛上首次发布了中国省会城市生活质量指数,在国内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并引起了国际同行和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的关注。国内多家媒体均对本次调查进行了深入报道和解读。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增长质量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2012年中国经济实验研究院城市生活质量研究中心继续对我国城市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并增加了5个计划单列市,使样本城市增加到了35个,同时主观问卷调查样本量有所扩大。本年度的调查得出了几个重要结论:城市居民的满意度有所提高,但同时,快速的经济增长与生活质量的提高存在较大反差,城市生活质量的主观满意度与客观实际生活质量存在反差;城市规模过大,可能不利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尤其不能提高人们的主观满意度和幸福感;当前,生活成本居高不下是导致人们生活质量满意度不高的主要原因,控制生活成本已经成为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紧迫问题;目前,多数城市存在着房价上涨的预期,房价的变动令人担忧和无奈,只有进一步有效地遏制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稳定物价总水平,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才能进一步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在重视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更应注重民生建设,加大民生方面的投入,创新和保障改善民生的制度性安排,在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实实在在改善的同时,更要提高城市居民对城市生活质量的满意度。

200多位来自全国各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40多家媒体参加了本届论坛。中国网对本次论坛进行了网络直播,与会记者还通过“新闻媒体午餐会”与参与城市生活质量调查的专家进行了直接交流。

617日,与会专家参加了“周期性经济波动与经济结构调整”和“外部冲击与宏观经济稳定”两个分会场的专题研讨会,对宏观经济及结构性调整展开了进一步的研讨。








浏览次数:

关 闭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

新闻热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