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经贸记忆】著名经济学家罗元铮的趣闻二三事

时间:2016-04-19 来源:校报 作者:刘增荣 字号:AA

罗元铮,1924214日生于四川成都,毕业于成都华西大学,后到美国留学和工作,并任冯玉祥将军英文翻译和随行秘书。后就读于列宁格勒大学经济系,获得博士学位。1986年,罗元铮来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罗元铮长期从事中国经济研究,著述颇丰,成果卓著。他的研究成果在实践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是经济学界最早提出市场经济理论的学者之一。罗元铮曾任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八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其夫人是冯玉祥将军与李德全女士的长女冯理达。

著作等身的经济学大家

首经贸原纪委书记赵凤启回顾,1986年,首经贸前身北京经济学院院长谢锡迎从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把罗元铮教授调入学院,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学院的对外交流和科研工作。

其实,早在1986年之前,学院就与罗元铮教授有过联络。那时,罗元铮之女罗明昭任日本藏器制药株式会董事长小西甚右卫门的秘书,学院曾邀请小西访华。小西的好友高崎达之柱先生与周恩来总理有过密切交往,而高崎后来在北京经济学院捐建了“高崎文库”,并且由邓颖超题辞。1985年小西陪同日本流通经济大学校长佐伯弘治访问北京经济学院,并且两校建立友好关系,由日方帮助北京经济学院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合作意向。从此我校青年教师到日本留学、进修,攻读学位的进程从未中断。

罗元铮教授除担任首经贸教授、博士生导师外,还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导;并兼任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10余所著名大学的兼职教授、顾问等职。1991年被评为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63月,《中国走向世界的求索一一罗元铮文选》问世,20032月,《罗元铮文选续集》出版。

罗元铮对经济领域有着广泛的研究,他大胆介绍和引进国外先进的经济理论和管理经验,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学界提高国际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的问题的对策,给党和政府及时提出中肯的建设性意见,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赞誉。

与基辛格博士交往的神秘故事

20064月底,首经贸校报记者采访了冯理达女士,冯理达讲述了罗元铮教授与基辛格博士之间有趣而又神秘的交往故事。据冯理达介绍,那张著名的老照片《罗元铮教授与基辛格博士》是1997年在美国举行的“中美经济论坛——中国论坛日”期间拍摄的。当时,罗元铮应美国企业界邀请,率领中国经济界代表团赴美参加论坛,论坛特别邀请了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和中国著名经济学家罗元铮教授出席。

1997年,罗元铮与基辛格在“中美经济论坛”上亲切交谈

基辛格演讲的主题是《中美关系》,罗元铮演讲主题是《把持续发展的中美经济技术合作推向新世纪》。十分有趣的是,两位大家所持观点大有异曲同工之妙。

罗元铮与基辛格是老朋友,早在1970年代末,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第九届年会上,罗元铮就已经与基辛格第一次直接对话,当时中国代表团是首次参加这个论坛,那一次罗元铮是中国代表团的秘书长。

在此次“中国论坛日”晚宴上,基辛格与罗元铮两位一见如故的好朋友一唱一和,问得尖锐答得巧妙,使在座的一位会议主席赞叹不已。当记者追问冯理达教授当时的谈话内容时,她真诚地说:“他们二人有约在先,当时的谈话内容在他们二人的有生之年不得公布于世。”

1997年二人的联袂演讲是事先约定的,在次年的达沃斯论坛上,罗元铮再次与基辛格会晤,基辛格笑着对罗元铮说:“见到您真高兴,中国应该多参加国际会议,中国需要走向世界。”在以后的岁月里,两位老朋友还有过几次愉快的会晤。在后来出版的《世界名人录》辞典同时载有罗元铮和基辛格的条目。在另一本由韩国企业家撰写的《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中文版著作中,由罗元铮教授作序,由基辛格博士作赠言,也是相得益彰、珠联璧合。

结婚照背后的浪漫爱情故事

当记者翻阅冯理达教授的一部数十万字的著作《健康健美长寿学》时,惊奇地发现在图片部分有一张拍摄于70年前的彩色照片。

年轻的冯理达与风华正茂的小伙子罗元铮相识于1945年的成都,当时罗元铮是华西大学学生,冯理达就读于齐鲁大学。罗元铮创办了《人民与时代》小报,他想请冯理达之父冯玉祥将军为小报题词,通过好友冯理达的帮助,几经努力他的愿望实现了。两位年轻人也有着共同的爱好和兴趣,在五大学合唱团的文艺演出中罗元铮唱男高音而冯理达唱女高音,他们配合十分默契。

1946年冯理达随父母赴美国,在加利福尼亚太平洋学院生物系读书,同时协助父亲做些工作。当时蒋介石发动了内战,冯玉祥气愤地写了《告全国同胞书》决定与共产党合作,冯玉祥被国民党开除党籍,并且被吊销出国护照,在美国处于孤立无助境地,还经常被便衣特务盯梢。当时罗元铮作为冯玉祥的秘书与女友冯理达轮流为冯玉祥开车,同时他们也担任了冯玉祥的警卫、翻译、秘书和勤务员。

1947年中秋节,冯玉祥将军驱车由美国西部去往东部,目的是去推动华侨的反内战活动。冯玉祥与夫人李德全坐在汽车后排,女儿冯理达及其男朋友罗元铮照例轮流驾驶汽车。正当红日高照的时候,冯玉祥与夫人提议,让两位年轻人即日结婚。他们把相机交给一位过路的美国人拍下了这张十分珍贵的彩色的结婚纪念照。这也是冯玉祥将军留下的最后的影像(1948年,冯将军回国参加新中国政治协商筹备会,途中不幸轮船失火,遇难身亡)。为了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冯玉祥打开地图特意选择一个叫“love lock”(爱锁)的地方作为落脚点,当夕阳西下时,冯玉祥夫妇陪同这一对新人住进了爱锁旅馆。当天晚上,冯玉祥为他们写下了一副对联:“民主新伴侣 自由两先锋”以表示对他们新婚的衷心祝福。

1947年中秋节,罗元铮与冯理达摄于美国的结婚纪念照。左起:冯玉祥、冯理达、罗元铮、李德全

将近70年过去了,冯理达仍然珍藏着这张珍贵的老照片和父亲的这一副对联。

新中国成立初期,罗元铮与冯理达放弃了国外优厚的待遇回到祖国,他们用自己一生的努力为祖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罗元铮身兼数职,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国际经济协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等。冯理达历任中医学院教授、海军总医院副院长、全国政协常委等职。

罗元铮与冯理达半个多世纪的浪漫爱情,在“文革”中经历了磨难,但是他们仍然互相关爱和安慰。后来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他们得到了解放,1976年之后二人都获得了新生,他们为祖国的经济学事业和医学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因为二人是在中秋节结婚的,所以他们都特别重视过好中秋节,每年的这一天,他们的子女都要从海外赶回来欢聚一堂,共同庆祝二老的结婚纪念日。在20038月罗元铮教授去世以后,冯理达教授曾经写了一篇饱含深情的散文诗《永不凋谢的爱恋之花》,并且在罗元铮教授逝世一周年及其学术理论研讨会上朗诵,深深地怀念爱人罗元铮教授,感动了所有在场的亲朋好友。

200828日,冯理达教授仙逝,享年83岁。但是罗元铮与冯理达的曲折浪漫的爱情故事成了人世间久久传扬的美谈。

关 闭
打印 编辑:冯缘 浏览次数: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

相关新闻